你很想去的川藏线,他骑过17次
[导读]预计阅读时间:8分钟参与文末互动,有机会拿到运动装备“ 当你在路上,转过一个弯之后,...
“ 当你在路上,转过一个弯之后,迎接你的是新的风景。前方的未知,就是一个更新奇的世界,你像孩童般睁大了双眼,去感受,去体味,去渴望经历。”
——丁涛
━━━━━
1981年,丁涛11岁。那一年,他的姐姐嫁到了邻城,而他也在家人的安排下,去了姐姐所在的城市念书。
在那里,他第一次看到了自行车。
小时候,丁涛家里条件不好,小白面馒头能够吃上的家庭都很少,他们家只能吃红薯面做的粑粑,还有红薯、高粱、黑面馒头。在那个年代,能够吃白面馒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,饺子更是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。
丁涛回忆说,当时看到别人骑自行车,就跟自己吃杂面馒头而别人吃饺子,是一样的感觉。这种对比的感觉,让他对骑车这件事非常地向往。那时的丁涛觉得,人本来都是脚踩在地面上走的,而自行车却可以带着你离开地面,光想象这种感觉都很美妙。
当时他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,那个年代只有有钱、家庭好的孩子才能骑车。他姐夫的一个同事,家境条件稍微好点,他们有辆自行车恰巧停放在他姐姐家,而更让丁涛开心的事,他们允许自己去碰那辆车。
小时候的丁涛个子很矮,学会骑行有一定的难度,但他没事就推车出去骑,自己练。院墙外面有一个航运站,航运站外面有一个很大的围墙,顺着围墙外面立着几根电线杆,丁涛手扶着墙和自行车,一只脚踩着电线杆,一只脚踩着踏板,慢慢滑行,感受着其中的乐趣。那个时候的人骑自行车都会把腿插进三脚架里面,三脚架很大,左脚踩着左踏板,右脚从三脚架中插过去踩着右踏板,一下子只蹬半圈, 因为蹬半圈没有那么快的滑行,减少摔伤的可能性 。
就这样,丁涛慢慢地学会了骑自行车。
━━━━━
成年以后,丁涛开始参加工作,隔一天上一天班。每天骑回去,第二天又骑回来上班。路漫长长,他经常在想:骑行到路的尽头是怎样的呢,会不会是大海呢?
第一次长途骑行是什么时候呢?丁涛回忆着。
“那应该是个夏天,好像是个早上,很早。那年我虚岁15,因为跟家人怄气,我骑着一辆二八大杠就出门了。那辆自行车前轮没有内胎,仅装了两层外胎,骑起来非常的重。早上没吃饭,一路上一口水都没喝,骑了50多公里,中午时分太阳当头,我浑身酸软,口冒酸水,头晕目眩,眼放金花,忽然眼前一片漆黑,我意识到自己可能要死了,就下意识向左边的树荫处歪过去,一头栽倒地上啥也不知道了。当我醒来的时候,发现太阳偏西,我已经不在树荫下,才意识到自己晕过去好半天了。”
对于很多喜欢骑行的人来说,只要一骑上自行车,仿佛就有用不完的劲,什么不开心的事都抛到了脑后,丁涛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自从学会骑车之后,这就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,自行车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一直陪伴丁涛左右。“1990年,我从安徽老家骑车到上海看朋友,850公里的路程用了3天1夜。当时我身上只有23块5毛钱,路上换风盒子(飞轮)花掉7块5毛钱, 16块钱走完全程 。看到田埂上的老牛和路边农家的炊烟升起的时候,我开始想家了,我不停地搜索着路边,希望能捡到一毛钱或者一颗糖……”丁涛回忆着。
━━━━━
2006年,丁涛开始骑行川藏线,这是中国境内最美的一条公路,也是一条很难完成的骑行之路。
第一次骑行川藏线,丁涛就遇到了狼。 qibuluo.com
那是在去往老东巴的路上,一条黄褐色的狼从丁的左前方穿去奔向后山,他心里一紧,汗毛孔战栗。那一天,风出奇地大,乌云密布,狼看到了他,但最终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方向,奔向山顶。还有一次是在去神仙湾的路上,喀喇昆仑山神仙湾哨卡,位于中印交界克什米尔地区,丁涛一个人骑行经过了200多公里的无人区。天快黑了,到达垭口时,他身上的干粮还有,但是水已经喝光了。他手拿咸菜,就着干粮生涩下咽。就在此时,又遇到一只狼从他的右前方穿过。
一路上,他为节省开支大多时候风餐露宿。留宿过厕所里、桥洞下、地坑中甚至还有羊圈。在荒漠高原上,有一个温暖的羊圈,有一个土坡的围墙,已经是“很奢侈”的留宿地。羊圈上头有一个小棚子,可以用来挡雨,羊圈里铺满了羊屎。他用手捏了捏,羊粪是干的,这让他欣喜不已,料定今晚不会有羊群和主人回来,自己今晚的住宿有着落了。他躲在羊圈里,后背靠着墙,内心也跟着踏实起来,即便有狼群袭击,起码只需要对抗一面的围攻。
那一晚,他用军大衣将自己严严实实包了起来,戴上头盔准备眯上一觉。在他身旁放着一根撬棍,50公分长。“有了撬棍,对抗猛兽,还是有些余地的。咬不死的话,我还可以站起来搏斗,想到这一点我就勇敢地住下来了。”口渴难耐,但水已喝完,他干渴的度过一夜风沙。好在第二天路上,偶遇了4辆军区的吉普车,车上的人给他留下了一箱牛奶,这解了他的大急。
“318吸引我的地方,不光是沿途美景,它有很多坡道,路途艰险,气候变化多样,一天经历四季,经历海拔的落差,很特别。”
━━━━━
迷上川藏线的丁涛,一次次周而复始地骑行,每一次他都想用更短的时间完成。他不断地追求极致,这种挑战让他更为兴奋。对他来说,只有同时经历了酸甜苦辣,才是生活的全部,风雨、飞石、积水、坎坷、颠簸、高反,这都是骑行的滋味。“骑行的旅途上,如果太过一帆风顺,就像在上海平坦的大马路上飞驰,会显得枯燥。只有当你不断经历爬坡,艰难的攀登之后,当迎接下坡时的风驰电掣,才会体会那种豪迈!”
川藏线,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14座。当中,每一座山的垭口,丁涛都在夜间骑过。有一次,然乌到八宿,从安久拉山下来的时候,丁涛遇到一件离奇事儿。午夜12点前后,四下伸手不见五指。从然乌出来,下坡时天色已暗。夜骑时,丁涛有个习惯,从来不开灯。“黑漆漆的夜里,有条灯光晃动,反而让自己暴露无疑,更加处于危险之中。”十几年前,川藏线上并不安全,偶尔会遇到打劫。
那天下坡时,在一个转弯口,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右往左经过,跟他迎面撞了个正着。像猪又比猪大,跟狗的模样还有点相似,天很黑,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。关键,自行车已经撞上这个大家伙,它肉颠颠的,没有任何反应,一声不吭,好在它没有伤害自己。想了几个月后,他想:这个家伙可能是藏毛驴吧。
在狂风暴雨中,冰天雪地的雪夜里,条件非常艰苦。即使在夏天,一个人在高原上长时间不间断地骑行,没有任何补给,也难以完成高难度的骑行活动。
在川藏线上,丁涛受到过很多帮助。有时,凌晨两三点,经过垭口,路过藏民搭起的黑色帐篷,丁涛去敲藏民家的门,热情地喊着:“扎西德勒!扎西德勒!”他们都会请他在屋里留宿,送上温暖的酥油茶,把自己的厚棉被拿给他盖。“一路上,我已经离不开藏民,这也是多次骑行藏区所吸引我的地方。但这不是提前准备好的帮助,提前准备好的帮助对于挑战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,体现不出挑战者真正的实力和生存能力以及挑战的难度。我不会向骑友索取帮助,骑友跟我一样也是骑行的角色,也很艰苦和困难。”
对于搭车,丁涛也有自己的看法。他觉得,对于一个真正的骑行者,要不就骑行成功,要不就中途放弃,绝不会选择中途搭车,搭车没有意思也没有任何意义。有一次,在海子山上,天已经黑了并且下着大雪,路过的很多司机考虑到在高海拔的地方,冰天雪地,路途那么遥远,他们非常心疼丁涛,所以让他免费搭车,丁涛拒绝了。他认为只要有吃的,有水喝,无论太黑,冰天雪地也好都无所谓。只要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起来就走。
━━━━━
骑行那么多年,丁涛也曾经受过伤。
以前,丁涛觉得带头盔没有用,天气又热,很不舒服,挡风。直到2008年那次交通事故,让他不带头盔不敢再骑车。
那是在上海常宁区的庐山观路,他看到路上有2个20多岁更帅更专业的年轻骑士,他们的速度很快。丁涛最喜欢较劲,他长久的拉距不是很擅长,但短期的爆发力非常棒。
他决定超过去。
“当时,我看到前面车辆已经是飞速的横向穿梭,往前一看是红灯,没有办法只能紧急刹车,前刹车到死,一个180度大横翻,没有带头盔,一头扎在地上,右侧的颧骨,眼角的皮全部擦掉,牙齿摔断,鼻梁骨右侧摔伤,严重到一根手指头能直接从鼻子外面到口腔里面直接插过去。过了几个小时才苏醒,在医院醒过来之后才记起发生了什么事情。后来在医院缝针,确诊是鼻梁骨骨折,那是我第一次重大的交通事故,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不带头盔了。”
除了交通意外,丁涛与藏狗也有着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的感情。
2011年5月川藏南线,丁涛创造8天20小时25分的记录,这是他首次“破八”。那一次骑的公路车,当骑行在左贡离邦达还有41.5公里的田妥村,过了一个桥在村子里面走的时候,从他的左边窜过来一只黑色的藏狗,不容反应一下子咬到了他的左手,手套直接咬出一个洞,肉也被撕掉了一块儿。丁涛赶紧下车,拿起车的龙头—提把用前轮做盾牌,打了它,狗左扑右扑,最后又咬到他的左脚,直接咬出一个口子。后来主人出来赶狗,然后把丁涛引进家里去,给他做了处理。
━━━━━
截至今天,丁涛一共骑行了17次川藏线,而他最快的一次是2014年5月的7天23小时30分。每一次骑行川藏线都让他印象深刻,每一次都让他期待着下一次。“我真的很喜欢318,骑不够,我希望每年都可以去一次。很多人说318很苦,但是当你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路上,甚至整个灵魂都在路上时,你的人和心,你的人和车,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,你的身心都是快乐的,哪里有痛苦呢?什么是痛苦呢?”
当心已经出发了,即便路再难再远,一步一个脚印,今天挪一步,明天挪两步,终有一天也能够达到目的地。祝福丁涛,愿你一直骑行,到老。